道地藥材是質量的基礎,依法炮制是療效的核心。道地藥材也叫地道藥材,依法炮制則是知行合一。藥材好藥才好,地道人做地道藥。
運城市安國中醫結核病醫院自主研制的中藥“回生靈”系列久負盛名,曾先后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數十年來成功治愈了成千上萬的難治性耐藥性結核病患,該醫院也連續16年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日前又被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授予“放心消費在山西——質量、服務、誠信承諾示范單位”的榮譽稱號。
“人生如藥,做人、做藥都是一個道理。我們干的是良心活啊!”醫院負責人卓欣運說道,并回憶起多年前拒收一個親戚提供的質量不合格的藥材之事,“至今人家還不理我,但我問心無愧!欺天背祖犯王法,我們堅決不做。”“藥道是天理良心,作為中醫藥人的職業道德,治病救人的事情,可不敢馬虎。”“好藥以療效為先,決不以價錢貴賤而論功用,無質就無效。”“藥品質量好就是療效的靈魂,這一點事關中醫的成敗。有人說中醫可能毀在中藥上,我認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談及“回生靈”中藥質量,制劑部吳主任指出,主要看“兩藥”,即“原料藥”和“炮制藥”。其中,原料藥材是質量的基礎,決定著中藥質量的好壞;具體的療效則通過炮制決定,炮制是療效的核心。原料藥材質量不好,手工再好也不行。我們醫院嚴把源頭關,特別注重選用道地藥材,不僅由富有經驗的老藥工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傳統方式鑒別,而且舍得投入購置了液相色譜顯示儀等現代高科技設備,對藥材的有效成分及含量進行檢測。我們這七八個老藥工都在這里工作十幾年或二十多年了,炮制加工、制劑工藝都是精益求精,我們持之以恒地做到專業規范和認真負責,時時刻刻緊繃“人命關天要負有法律責任”的敬畏意識。
老藥工趙師傅說道,假藥難防,關鍵是練好辨別真偽的真功夫。即使是真品,還得是優品。一定要恪守職業道德,你用那東西絕對不能是假的次的,你是藥啊,那可不是買點心。我記得明代李時珍有一句話“一物有謬,便性命及之”,一味假藥劣藥就要人命啊。
老藥工李師傅說道,炮制加工這一塊,如果操作不規范,就有可能導致其毒性不除、藥性沒轉和藥力不足的后果。這個生命寄托在你身上,你不認真行不行?所以絲毫不敢怠慢。記得藥王孫思邈有一句話呀:“人命至重,貴于千斤。一方濟之,德寄于此。”這個德行就在這兒呢。
老藥工張師傅說道,大夫開處方以后就寄托在藥上了,你這藥是商品,是干什么的商品?治病救命的商品。救命的、要命的、保命的。在一副中藥中,如果有一味藥的藥性達不到要求,就會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藥物如果不治病,誤病就等于傷人。
老藥工王師傅說道,我們看到的這些可以入藥的飲片,是經過洗、泡、潤、切和蒸、炒、炙、煅等一系列復雜的加工手段而制成的。別看是簡單切片,也是個技術活,學問不少;越堅硬越要切薄,反之,疏松的藥切成厚片。干我們這行的,聽過的不如看過的,看過的不如干過的,干的年頭少的,不如干的年頭多的,完全依仗實踐,你沒有實踐,你說我會,我知道,那是理論。
聽著這一番論“道”,看著這點滴“修為”,進一步深切感受到“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些千年古訓在這里落地生根。安國人“藥道致誠、醫藥貫通”的宗旨精神,“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良好職業道德和嚴謹工作作風,頓然間令人豎然起敬!
“術之精,精到毫厘之巔。心之誠,誠至慈悲之境。”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在此延續,天人合一的華夏薪火在此相傳。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優秀精華,安國人正在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做出更大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