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2020年我國結核病發病率轉降為增,耐藥結核病疫情嚴重。據《2020年度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已接受過結核病治療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十八和百分之二十一的患者為耐多藥/利福平耐藥結核。
專家分析結核病耐藥產生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治療不當產生的獲得性耐藥;二是被耐藥結核病人攜帶的耐藥結核菌傳播感染導致。
那么結核耐藥怎么治療呢?化療仍然是耐藥結核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其化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用藥史、耐藥情況以及本地區耐藥結核分枝桿菌菌株的流行情況等進行綜合制定。單耐藥結核病往往為初始耐藥或原發性耐藥結核病,使用初治結核病標準化療方案將仍然有效。
而針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相對復雜,需要聯合使用至少5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藥物劑量根據患者的體重確定。治療標準療程24個月,分為注射期和非注射期2個階段,其中注射期6個月,非注射期18個月。
但是無論是單耐藥還是多耐藥,實際治療中耐藥結核病療效差,藥物副作用大,繼而導致治愈率大大降低,所以現在針對耐藥結核,有專家是建議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
中醫認為肺結核的基本病因系感染癆蟲和正氣虛弱,可以互為因果。癆蟲是發病的原因,正虛是發病的基礎。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應針對肺結核病不同時期的臨床證候特點,以及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遵循中醫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施治原則,合理使用中醫藥實施干預性治療,擇時擇期擇證,以中醫藥補其虛對其證,細辨病因,審證論治。